发布日期:2025-07-06 01:11 点击次数:168
是《金匮要略》中的经典方剂,主要用于治疗津液不足、外感风寒所致的痉病(如项背强直、肢体拘急等)。以下是其关键信息综合整理:
1. 组成与剂量
原方剂量(汉代计量单位):
栝楼根(天花粉)二两
桂枝三两(去皮)
芍药三两
甘草二两(炙)
生姜三两(切)
大枣十二枚(擘)
现代换算(参考):
栝楼根6克、桂枝9克、芍药9克、甘草6克、生姜9克、大枣4枚(因现代枣个体较大,通常用3-5枚)。
2. 功效与主治
功效:发散风寒、解肌舒筋、调和营卫、清热生津。
主治病证:
太阳柔痉(发热汗出、项背强直、脉沉迟)。
现代扩展应用:颈椎病、落枕、小儿抽搐、产后发痉、皮肤干燥综合征等属津伤筋脉失养者。
3. 方义与配伍
君药:栝楼根(天花粉)——甘寒生津,润燥舒筋,针对津伤筋急的核心病机。
臣药:桂枝汤(桂枝、芍药、甘草、生姜、大枣)——解表祛风,调和营卫,助君药濡养筋脉。
特点:表里兼顾,既解外邪又滋内燥,与桂枝加葛根汤(邪盛于表)形成对比。
4. 用法与加减
煎服法:
以水九升煮取三升,分三次温服,服后啜热粥助汗。
现代简化:水煎两次,每日一剂,分2-3次服。
加减化裁:
项背强甚:加葛根增强解肌舒筋之效。
津亏严重:加麦冬、玄参。
卫气虚:加黄芪、白术。
5. 禁忌与注意事项
禁忌人群:
表实无汗(如刚痉)、表寒里热(烦躁口渴)、温病初起或中焦湿热者禁用。
不良反应:过用寒凉加减可能伤阳,导致脾胃虚寒(如便溏、手足不温)。
6. 现代研究与医案
药理作用:抗菌、调节免疫、促进微循环、解痉镇痛等。
典型医案:
小儿急惊风:过用寒凉后,以本方温阳生津治愈。
产后发痉:配合独参汤回阳固脱后,用本方调和营卫。
总结
栝楼桂枝汤通过“解表+滋津”双路径治疗痉病,临床需严格辨证(尤其区分柔痉与刚痉)。现代应用可结合具体病症调整剂量或配伍,但需避免误用于热证或实证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Powered by 澳洲幸运10漏洞破解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